在上海张江方舱医院,郑大一附院援沪医疗队负责的片区,温暖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。感动时有发生,医生、患者关系融洽,护士、患者温馨和谐。一封封的感谢信,一句句的暖气语,更是激励援沪医疗队员们努力工作的无限动力。据悉,截至目前,已经有百余名医疗队员在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。

20多天前,郑大一附院307名医护人员在副院长张国俊带领下,逆行而上,驰援上海,同心守“沪”是所有医疗队员们的共同信念。医疗队抵达上海后第一时间成立了郑大一附院党总支及6个临时党支部,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

全体队员统一思想,并按照院感、医疗、护理等工作进行了分组,各项工作均安排各支部书记及党员牵头负责组织落实。医生分为五个医疗组进驻张江方舱医院开展工作,其中曾驻守信阳的呼吸专家许爱国、曾援鄂又援沪的感染老将孙长宇、多次进入隔离病房的王华启、程瑞瑞等分别担任医疗组长。

党员同志们在工作中吃苦在前,有困难抢先上,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他们的工作精神感染着、激励着、带动着身边的同事。那厚厚的百余封入党申请书,是在抗击疫情一线,医疗队员们在党组织的带领下、在身边老党员的影响下,严格要求自己,奋战在方舱一线,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充分见证。
其中医疗五组组长杨宏富副主任医师在入党申请书中写到,“在这里,我看到了共产党员总是率先垂范、勇担重担、冲锋在前、迎难而上,他们的精神时时激励我。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和地点,作为援沪医疗队的一员,作为一名从事重症专业15年的副主任医师,临床经验丰富,也曾在重症隔离病房参与救治工作。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,工作在医院援沪医疗队疫情防控的最前线,我要冲锋在前、扎实工作、接受历练、经受考验、申请承担最艰难的任务,绝不退缩”。

哪里有战场,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号召和党员的身影。工作中,医疗队严格强调组织纪律;落实新冠暴露风险管理,加强院感管理及培训。郑大一附院援沪医疗队是我省第一个进驻张江方舱医院的医疗队,进驻方舱后,医务处汤继刚24小时不间断协调患者转院、患者核酸结果确认,并结合方舱内收治患者病情特点,组织省级专家组会诊或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等各方面问题。王华启教授带领医生团队第一批进入方舱病房,在医护队员全力配合努力下,顺利完成第一批方舱患者安全有序地收治,为后续方舱患者收治积累经验。程瑞瑞教授每日统计入院人数、核酸双阴患者、出院患者情况以及医疗文书、医嘱的完成。

截止4月25日,郑大一附院援沪医疗队共接收患者2178人,出院患者1197人,转到定点医院12人;收治最大病人86岁,最小患者1岁,目前张江方舱医院医疗运行平稳有序,严格落实院感防控要求,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。